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試讀~被吞噬殆盡的青春

我讀畢【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日原文書名:僕が殺した人と僕を殺した人)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原來大有來頭
【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一書不但於2017年奪得日本織田作之助獎
又於2018年得到讀賣文學獎以及渡邊淳一文學獎的肯定
同一部作品連續奪得日本3大文學獎
這樣的殊榮不僅罕見
更往前深究
作者東山彰良的另一部同樣以台灣作為背景、撰寫融合父親真實成長經歷的小說-【流】
也正是2015年摘下日本文壇最高榮譽的直木獎的得主
是繼邱永漢、陳舜臣後,第3位獲得直木獎的台灣人
還曾為電影【火影忍者電影版】撰寫劇本
也無怪乎本書讀來如此一氣呵成
令人直至 夜幕低垂 故事終了方能掩卷了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
於1968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
是一個持有中華民國國籍、旅居日本的作家
他的父親是旅日華人學者
祖父是中國山東人
王震緒在台灣生活至約五歲 才隨父母移居至日本福岡縣
9歲時又曾回到台北市就讀南門國小
不久後又回到日本
之後便在日本福岡縣長大
而他使用的筆名東山彰良其中的「東山」便是籍貫中國山東省的倒寫
而「彰」則是紀念母親出身與幼時曾居住過的台灣彰化
這樣的背景讓他兩本以台灣為背景的作品有著非常獨特的風格
而且老實說
一開始看到這樣的書名 讓我並沒有料到會讀到這樣的作品
一本有著直白書名的日文翻譯小說?
不僅沒有想像中的那種典型的日本推理殺人情節
反倒有著濃厚的台灣味
但敘事手法卻又不如本土作品那般典型
此外
本書處處壟罩一股鄉愁與哀傷
彷彿在夢醒時分認真追憶美好又留不住的年少
又宛如正沈痛地悼念那些已逝不可追的過往
作者將他記憶中的台北寫進故事
作品從日文又翻譯回中文
讓人有一種跨越時代又超過國籍的感受

這故事發生在一九八四年
那一年 阿剛、阿杰、小雲,十三歲。
那一年 小雲剛失去哥哥、阿杰因母親改嫁而從資優生變成成天打架的小混混
而家裡開牛肉麵店的阿剛 母親丟下他和弟弟、父親和有錢人跑了.....
少年們不打不相識的兄弟關係,
從四處蹺課閒晃、大練霹靂舞、打架偷鞋
到最後決定執行一項計畫……

「在暑假即將結束的兩天前。我們的人生從此完全變了調。」

二〇一五年,連續殺人魔「布袋狼」在美國遭到逮捕。
「我」注視著底特律荒廢的街道,回想起在台灣度過的少年時代。三十年前,我就認識了「布袋狼」。

到底是什麼樣的事件讓這場青春變了調?
讓本該是洋溢繽紛的膽大不羈染上了灰暗的陰霾
甚至變成暗紅色的血痕烙印
將三人的心緒就此困在那個時空
再也無法逃離?

「任何事都是經過漫長的時間緩慢變化,我們往往在事情徹底發生改變之後,才會終於發現,
在變化的過程中卻難以察覺,簡直就像日晷儀,以為沒有任何變化。
在不得不面對時,人們才終於發現事態重大,被眼前的事實擊垮,納悶到底出了什麼狀況。
就這樣,一件又一件的事變得無法收拾。」

【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是東山彰良暨【流】之後
以台灣為舞台寫的第二本小說
但這次他選擇寫了一個沈痛的故事
「如果說《流》是光,那我希望這部小說是影。所以在這個故事中,沒有發生任何奇蹟」作者在序中如是說
真的
這故事的確會讓人越讀越沈痛
每翻一頁都宛如硬生生揭開過去的瘡疤
挖出躲在陰影裡的暗鬼
故事裡的三個少年本是年少輕狂
卻逐步走向無法回頭的黑洞
就在沒有對誰錯、還來不及分辨是非黑白之間
逐漸地被無聲給吞沒了

「雖然只是四、五個月前的事,卻覺得好像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

「我們微不足道的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卻是決定性的毀了。」

也不知該說因為那個時代的台灣的確是充斥著太多混亂
還是必須承認即使到現在社會仍舊是層出不窮的冒出許多本質類似的社會案件
總而言之這個故事雖然讓人感到具有濃厚又寫實的台灣本土風情
整個情節的走向卻令人高興不起來
讀完後只能默默面對自己內心那些繚繞不去的矛盾情緒
還有一股不知該對作者發惱還是讚嘆的困惑

「惡有惡報這種話根本是騙人的。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並沒有這麼美好,也沒有這麼純潔,這種虛有其表的漂亮話根本行不通。」

如果真要簡單的一言敝之
故事中的少年正值自我意識崛起之時
卻面臨了許多人生重大的轉折
而恰巧身邊的大人們也各陷自己的人生困境
在這種缺乏成熟大人能在身旁給予恰當引導的狀態下
種下了無法收拾的惡果
但全書每個角色的陰暗是如此自然
真實到即使正視之也無法察覺
即使察覺也無力阻擋
對於明知道也許一笑置之就能過的心結
卻仍放任其長出萬惡的果實
明明清楚明白即將萬劫不復
卻又蒙著雙眼豪氣的一股腦兒吞下肚
認真剖析我讀完後的心情之複雜程度
勉勉強強可說大概就類似像是這種明知即將墮落卻仍一意孤行的無助感覺吧

「那時候,我也可以咧嘴一笑,把一切都當成一場玩笑。
....於是,我們就可以放聲大笑,互相用拳頭捶對方,然後勾肩搭背地一起去買熱狗或是隨便什麼東西。
不久之後,就會忘記所有這一切繼續往前走,可以只關注自己的人生。」

「這是區分生死的交界線,也是向我宣告少年時代結束,讓我知道自己踏進了罪惡領域的里程碑。」

【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故事巧妙運用「我」的敘述
讓故事在不知不覺中默默轉換主角
等待覺察時早已太遲
落入作者已設好的圈套
而且東山彰良的文字描繪方式易讀到具有魔力
能穿透一切將閱讀的人也一同吸入到那個年代
走入那個帶著純樸與天真、卻又暗藏洶湧的世界
然後用無數的細絲纏出一個透不了風的夢
最後再吞噬殆盡

「我變成了出色的繭。繭裡面沒有任何痛苦和悲傷,只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我在溫暖的繭裡縮著身體,做了夢。
夢境中,我在一個蕭然的房間內,但在等待別人的出現。」

待察覺作者的詭計之後
回頭才想起其實這整本書似乎反映出少年們在那個懵懂的年紀對於真實與幻想分界的不確定
一個面對自己的多種情緒找不到真實的出口的年紀
就彷彿困在迷宮之中永無盡頭
內心的困惑有如洪水猛獸
反覆拍打好反抗被壓抑的困頓感
失去親人的痛、被遺棄的傷、對世界的無力感
最終隔絕了原本的天真無暇

「就在這時,隔絕現實和幻想的界線扭動彎曲,開始侵蝕彼此的領域,融合在一起,
就像是大口咬住自己尾巴的銜尾蛇,我們內心的開始和結束合為了一體。
現在回想起來,那是造就了所有失敗和後悔的燦爛瞬間。
終究我們只有十三歲,殺人只是霹靂舞和偷竊行為的延伸。」

「只要包圍我們的高強有一道裂痕,就可以像水壩潰堤般,轉眼之間沖走堵在那裡的所有痛苦、悲傷,
以及不由分說地壓制我們的一切--也許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而那條毒蛇就可以咬住高牆,造成裂痕。」

也許那時候的他們抓住了點什麼
就能夠扭轉這一場悲劇了吧?
只可惜他們抓住了一條毒蛇
蛇毒造成了一場意外
但實際上念頭早已蔓延毒殺了自己的心
到頭來
被殺而死的或許不是別人
而是隨之而死去的自己

「這三十年來,我們三個人都一直被困在同一個地方,我們的少年時代如此強大,無論在任何意義上來說,我們之間的羈絆都很粗壯、牢固,不會因為盒是受到影響。」

我揣測不出作者為何想寫這樣一本沈痛的故事
但這故事的穿透力卻彷彿有雙洞悉一切的明亮之眼
眼睜睜看著童真長大成人
這過程中有些人破繭而出
而有些人則永遠沉淪
但無論如何
長大
似乎都是一件必須殺死自己內心某一塊單純 才能蛻變而成的殘酷的事

正一如我對這本書產生的這種暨讚嘆又痛心的矛盾複雜情緒

109 0112

延伸閱讀:
旅日台籍作家東山彰良的新作《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連奪日本3大文學獎
--------------------------------------------------

【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僕が殺した人と僕を殺した人

東山彰良 / 著     王蘊潔 / 譯
尖端出版社(2019年1月28日)
ISBN:9789571083117

--------------------------------------------------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按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