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雜阿含經選集】試讀~最接近早期佛經原貌的佛陀言論集

今天要來介紹一本比較特別的書【雜阿含經選集】



雖然說很少接觸宗教類的書籍
但其實我本身對於宗教的想法還算蠻包容的
因為身邊有各種信仰不同的朋友
常在我人生遇到低潮的時候也給過不少建言與幫助
提供我豁然開朗的一盞明燈
因此
雖然不同的宗教各有其所需遵從的習俗及儀式
但我覺得只要是教人為善的概念
於我而言皆不會有過度排斥或是狂熱的想法
而且我想一個信仰之所以會存在並恆久傳承
定有它對世人重要之處
其所流傳下來的文字
也想必有它在這世間所背負的重要意義吧

但其實我對各類宗教的知識是不怎麼精通的
求學時期讀到的那些相關歷史早就被我這個醫科人給放水流忘個精光
再加上這是我第一次閱讀這麼佛教的書籍
因此趕緊來追本溯源的了解一下佛教的典故
佛教起源於遠古印度迦毘羅衛國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
古譯名為瞿曇
佛號便是世人所熟悉的釋迦牟尼佛
他在大約西元前六世紀開始對一些弟子進行開示教導
爾後逐漸發展成為宗教
尤其是在中亞、東南亞等地有著深遠又廣泛的影響
粗估統計迄今全世界應該有多達約五億的佛教徒
毫無疑問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雜阿含經】便是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四部阿含」之一
原名【相應阿含】(巴利語:saṃyuttāgama,梵語:saṃyuktāgama)
其中文章是用篇章的方式紀錄
根據記載是其原本來源不明
是多年前由大師口傳而來
現存約有一千三百五十九篇經文
均是佛陀在世時對弟子所說的重要教理
被認為是最接近早期佛經原貌的佛陀言論集



【雜阿含經】又名「阿笈摩」、「阿含暮」
譯為「法歸」之意
也就是萬法所歸,法之最上者
被視為禪修的經典
查了資料才發現佛教的字意是佛陀的教育
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
因此和其他宗教教義比起來
佛教的教義更像是一種哲理
這點在我翻閱【雜阿含經選集】之後
才稍稍有了一點體悟
【雜阿含經選集】的內容並不是論文般滔滔不絕的闡述
反倒是像論語那樣全篇是師生間的問答與對話
在一問一答之間
用精簡但深奧的字彙
為世人解惑
這世間俗務之繁瑣
凡人如我們真的很難完全屏除一切雜念情感
遇事不慍不火
凡事無欲無求
但有時在自己一團焦躁煩悶時看到一些有哲理的文字
卻真有些提點自己的作用
像快速運轉的節奏中突然有了個休止符
在這本落落長寫個不停的人生長篇中出現了頓點
讓人在這呼吸之間能沉下氣趕走不小心就進駐心靈搗亂的雜念
或許那叨擾你的正是個帶著火爆跟埋怨念頭的惡魔
煽著風讓人幾乎要口出惡言
還不時有個沮喪挫敗的惡魔在耳邊落井下石
順便夾帶個臉上掛著虛假微笑的欲望惡魔迫使人不斷貪求
在這一念之間
彷彿通通隔絕在心門外

於是速度緩了下來
善與平靜浮了上來

「云何律儀?眼根律儀所攝護。眼識識色,心不染著;心不染著已,常樂受住;心樂住已,常一其心;一其心已,如實知見;如實知見已,離諸疑惑;離諸疑惑已,不由他誤,常安樂住。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律儀。」~p146二七六

老實說
這本【雜阿含經選集】閱讀起來當然是不易的
首先是古文的部份需要一些時間咀嚼消化
也因此令我印象比較深的篇章
大多都是比較屬於在生活俗務中找到平靜並摒除雜念的哲理為先
然而字面的含意尚能在短時間快速理解
但其中隱藏的精神意含卻需要更久才能體會
甚至可能還需要一些人生遭遇與契機
才能逐漸頓悟領會
不過好在是單篇單篇的型式
能讓人在接觸時不至於過度受限於內容的長短
可以單篇單句的反覆思索
回頭多看個幾次
或是在不同的心境下突然翻到某段文字
可能就突然出現那種可以用「靈光乍現」的成語來形容的亮光

「有五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為五?住於淨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威儀行處具足,於微細罪能生怖畏,受持學戒,是名第一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務,是名第二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飲食知量,多少得中,不為飲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第三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是名第四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空閑林中,離諸憒鬧,是名第五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P333八一三

真要說最困難的
莫非是力行了吧
無論是在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言行
或是進一步的溶進自己的心神中
讓自己逐漸能心定、神定、少慾念、不妄求
我想即是是僅做到佛陀哲理所盼的萬分之一
也想必也能為活生活添進不少平靜與良善的力量
人生確實是反覆無常多苦難
佛教所傳達的真理無非是希望世人能擺脫困頓達到心靈解脫
甚至更甚者能超然無我
但我想閱讀佛教書籍並非就一定是要讓人生直接邁向四大皆空
無論何類的文字
想必都一定有能讓人得到有益之處
而【雜阿含經選集】文字中一些促使人們其中對心頭負面想法的反思
對過度慾念的屏除
均像是提供淨化心靈的清泉
一處不受限人種、時空、場域的淨幽之處
身為凡人的我們雖難免不時被俗事所擾
無法真的達到淡定空無的境界
但反觀現今社會如此多誇張的亂象
若人人心中都能因文字的傳遞而多存一些善念
少一些惡源
也許就能離世界和平再更近一點點了吧

「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根,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譬如堂閣眾材,棟為其首,皆依於棟,以攝持故。如是五根,慧為其首,以攝為故。」~P291六六六

所謂佛渡有緣人
頓悟佛學哲理上我也許仍嫌慧根不足
但我能有機會分享一下接觸【雜阿含經選集】後的感受
或許也是所謂的緣份吧
而能看到此文的朋友們
也想必是這個善緣圈圈中的
重要一環

107 0123

敗家傳送門:
博客來:雜阿含經選集
誠品:雜阿含經選集



--------------------------------------------------------

【雜阿含經選集】

宋三藏求那跋陀羅 / 譯
福隆工作坊 (2017年11月06日)
ISBN:9789863901204

--------------------------------------------------------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按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