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贖罪】試讀~審判的聲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但於法之外
那些因內疚、懊悔、困惑、傷痛所造成的譴責
該如何論罪?
那些因矇懂、驕縱、自以為是所闖下的大禍該由誰定奪?
那些愛與恨
得花上一輩子來補償
付出無法逆轉的代價
這樣
就能贖罪了嗎?




【贖罪】


這本書是關於一個少女被殺的故事


一個從大都市轉來小鎮讀書的孩子英未里
某天課後被陌生人帶走
繼而被殺害
一同遊玩的四位同學目擊了這位兇手
卻未能即時警覺到事態的嚴重
發現屍體後
這群幼小的心靈因此受到極大的衝擊
不但因過度逼近死亡而無法揮去恐懼
更因潛意識認定此結果是自己所造成而不斷自責
種種壓力導致這些孩子無法指認出兇手的相貌
而女孩的母親傷痛之下
更將所有的責難及怨恨全轉嫁到這四位孩子身上
使得這四位孩子此生皆被禁錮在那個讓世界破碎的時間
最後走上悲劇的路途


在接觸到本書之初
我並沒有很花費很多心思的去仔細閱讀書介
也因此
書名上【贖罪】兩個字映在我那毫無成見、一片淨白的思緒上時更顯的怵目驚心
是怎樣的故事能討論這個關於罪的沈重問題?
是什麼錯事  鑄成了怎樣的不可挽回
讓補償有如除不去的大石
終身得扛在身上?


湊佳苗的寫作手法讓人像是現場聽著這些孩子講出埋藏在心底的真心話
故事全貌以不同的口氣 不同的心境所拼湊
靠著四位女孩的自述
讀者們將能跟隨這些久遠的記憶
在一字一句中描繪出事發輪廓
根本無罪的女孩們
卻因英未里母親麻子女士無法諒解且惡毒的話語
加上超過年齡負荷的創傷
終將英未里的悲劇歸咎於自己
讓自己被無形的死亡恐懼及贖罪威脅壟罩
將他們這些各自不同的命運
全都相同的封印成永遠無法脫困長大的靈魂
尋著互為因果的命運腳步
扛著鑰匙早已遺失在童年記憶中的沈重枷鎖
骨牌效應的造成了更多的悲劇
這簡直像場詛咒似的
讀著這樣像告解般的文字
就彷彿自己是當事者般被指責到無所遁逃


在讀完此書後
我的心情是落寞的
於四位女孩後
第五段落中麻子女士的自白帶著懊悔、自責、傷痛、不解及指控等多重情感
以至於最終揭曉的結局
讓人不甚唏噓
就連最後那似有若無的光明跡象也都不足以讓我感到豁然
這故事中的所有角色
都像處在一團解不開的線團中
無法擺脫那些源自於內心的罪惡感
即使它明明不應、也沒有理由該存在
卻仍如影隨形
即使很努力的擺脫
實則僅抓不放
或讓這些行為變成了企圖轉嫁
結果使得每人都踏上罪惡的路途


我不忍去思考及評斷的正是那過程的苦
一件事情發生了
其實不是單一人的責任
也大多非單一原因
卻總是得有人來扛
傷害總是像不小心沾上宣紙的墨水
只要小小一滴便擴散暈染
而人又總無法正確的判斷他人的思緒
且強烈的受到環境、生長背景、教育方式等而左右
這過程中
我們有多常輕易的傷到他人?
又有多常輕易的被他人所傷?
有多少事情我們能幸運的一笑置之
卻又怎知何時我們也會有過不去的一天?
我想起自己也曾傷了一個人
那之後我幾乎將所有我本可擁有卻無法順利得到的當成代價
將本不該發生卻的出現的事情當成報應
我選擇讓把那些痛苦當成抒發情緒的出口
彷彿只要多苦痛一點
就能好過一些
老是害怕自己多開心一點
罪就變深一些
所以那些背在自己身上重擔
最初是否正是自己種下的?
那些我們以為遠離的
是否仍在不知不覺中惡性循環成一個巨大的黑洞
不肯輕易的放過我們?
人生談何容易
原諒也談何容易
悲劇贖不了悲劇的罪
但我們卻是否始終重蹈覆轍?


【贖罪】這故事
作者這坦率又細緻的描繪
不可否認的成功的讓我抓著那條本該是透明的心弦
揪著拉著扯出了原本掩蓋在完美無瑕外表下的情緒
那或許是罪惡感
或許是欺騙自己、假裝良善的念頭
或是想補償、想贖罪的心
但沒有任何一種
能逃過像這樣赤裸的手法
那些在意識裡始終不肯捨棄的呼喊開始越發大聲
而讀者只能手足無措的
聽著自己內心的
審判的聲音


990921


----------------------------------------------------------------------


【贖罪】


湊佳苗  /
皇冠出版社(2010101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